女士们和乡亲们,过年好!
今天是 大年初 六,但我们老板说了,文章还是要照常推送。问题是写什么呢?
之前,同事写了 粤西小岛 的春节趣事,今天就由我来聊聊粤东过年的情况。
(资料图)
01 谁给你家提供「年味」?
我祖籍在广东兴宁,是粤东地区一个小县城下面的农村,主要讲客家语系。
就像当年顺德被划入佛山市,兴宁市也划给了梅州市代管。以至于我给家里买年货,收货地址还显示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...
客家人的年夜饭没什么花里胡哨的,主要吃酿豆腐、炸腐卷、红焖肉、炒鸡酒、煎堆、萝卜粄、鱼丸、肉丸等等。
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?每次刚一回到家,都会感觉家乡的饭菜好吃得热泪盈眶,但其实多吃几天就开始腻了...
后来我实在没忍住,到城里买来一批海鲜,才发现家里人多根本不够吃。这才理解为什么奶奶每年做年夜饭,都累到要晕倒。
现在很多人抱怨,说年味越来越淡了。黄执中分享过一段观点, 他说小时候「年味浓」,都是长辈们不辞劳苦营造的。
她们往往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大扫除,衣服、床单、窗帘、沙发套等都洗一遍,然后就是大采买、贴春联、做各种吃的...
一直忙活到年夜饭结束,年轻人打麻将的打麻将,嗑瓜子的嗑瓜子,抢红包的抢红包,她们还要面对一整桌的杯盘狼藉。
所以你说年味淡了,只不过是因为像奶奶那样,愿意为了年味默默付出,免费且无怨无悔的劳动力,我们身边越来越少了。
02 矿山和水库移民
每年回家都会去看看外婆。
开车30多分钟路程,穿过九曲十八弯,才来到外婆家半山腰上的老房子里。
我妈说,镇上原来有一处矿山,各种运煤的大货车呼啸而过,为此才修的山路。 后来矿山资源给挖枯竭了,村里的人只好往外挣钱,坐大巴到工厂里面打工。
外婆很瘦弱,目测只有六七十斤,自从外公去世后,她就一个人住在这里,见证着村里的人出生、长大、成家、变老。
并不是子女不愿意赡养老人,八十多岁的外婆脾气依旧很倔。像中秋、过年这样的节日,才能把她请到城里住两天,最多不超过三天,她就闹着要回到山上去。
三个女儿只好轮流上去照看。 给外婆家装了电视、冰箱和洗衣机,老人家哪里舍得用?她什么也不说,只是把插座全拔了。
我觉得,外婆心里什么都清楚,她只是不愿意打扰子孙的生活,选择一人独处。
兴宁当地有一条宁江河,建国之前水利工程薄弱,当地曾发生过多次水灾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决定修建合水水库,这也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蓄水工程。
几十年后,这处水库成为了我们家附近唯一的风景区,逢年过节很多人上去吹吹风,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可玩的地方了。
最近才知道,水库原来是奶奶出生的地方, 她们那一代人都是水库移民 ,整条村迁到了火车站那边,后来才嫁给了爷爷。
当年广东很流行种火龙果,爷爷村里就有人把村民的几百亩田承包起来搞种植。
后来不知道是因为气候不对,还是种植户技术不行,亦或是这玩意太多人种掉价了,土地承包款到现在还欠着。
这让我想起了电影「隐入尘烟」...
03 农村人也绕不开学区房
老家人压根没听过保利、万科,可当年碧桂园开盘却抢到差点打了起来。
——这是我表姑妈的亲身经历,因为她抢赢了,至今说起这段往事还沾沾自喜。
你们有没有想过,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宅基地,城里的商品房到底是谁在买?
“现在村里的小学都没什么人读了,一个班都凑不齐,为了小孩还能有书读,农村人就这样被「赶」到了城里买房。” 奶奶指着远处的楼盘跟我说道。
问题来了,小县城工资才两三千,房价却要七八千,他们怎么供得起房子啊?
去年,我一位中学同学买了新房,还生了两个大胖儿子,我决定去会一会他。
闲聊得知,他买的房子140㎡带车位,总价110万,最近在捣鼓装修和家电。
不知是出于职业习惯,还是嘴贱,我就礼貌性的问了下,月供多少钱?
“不用供啊,我们全款买的!就是家具还没到齐,不然带你们上去坐一下。”
我差点当场就裂开了
不是说好县城工资就两三千吗,怎么就全款买房了?
后来磕完瓜子我才知道,小县城的人你让他们每个月还四五千房贷,还得供30年,他们多数是不乐意的。
很多都是上一辈人省吃俭用几十年,一口气攒够了几十万,给子女买来做婚房,月供普遍不超过两三千。
俗话说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,兴宁作为粤东地区最大的盆地,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,最出名的特产就是:柚子。
这位同学一家在县城的水果批发市场,租了个简单的门面做仓库,将柚子和香蕉批发到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。
别看门面这破落样,逢年过节这里都是货如轮转。 这家老爷子就靠着卖柚子,早几年在深圳给大儿子付了首付,去年又给小儿子在县城全款买了房。
04 不断地 团聚 与 告别
网络上有句段子是这么说的:地产人只有两个季节,淡季和旺季。
对于老家的爷爷奶奶来说,他们心目中又何尝不是只有两种日子?
一是家庭团聚的日子,二是离别的日子,只可惜后者占比特别多。
小时候我妈问我,长大后有什么愿望?我说希望每天都能睡个安稳觉。
长大后才发现,只有春节回到老家这几天,睡觉才算是真正安稳的。
家乡处处有鸟叫声,让人心情很惬意,是难得亲近自然的「恢复性体验」。
家乡什么都不浪费,剩饭剩菜可以喂鸡,没有天天丢垃圾的「负罪感」。
家乡不止有烟花爆竹,还有十足的「烟火气」,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。
总之老家什么都好,但赚不到钱、不适合长住,还是得回到大城市打拼。